动态 | 2018深圳设计周见闻

2018-11-20 09:59:34

      设计是为了解决问题。
 

      现实中的设计师们,不光在为各行各业创造美好生活和体验解决问题,每天也在忙碌地解决自己和甲方的问题。显然,后者更鸡毛现实得多。

 

      曾有设计师小伙伴跟我抱怨,在分工细化的大潮流下,行业对设计师的要求反而越来越高,除了做出一个好设计,还要谈单跑业务、前期策略、后期运营、项目对接等等等等无所不能。进可提案演讲,退可上山下乡。接不完的电话,开不完的会,改不完的方案……一天恨不得有48小时来满足甲方爸爸的需求。

 

       有数据显示,除去各种各样的沟通和琐事,设计师每天分配给设计的时间仅有20%。


 

       正值广东三大家居展之一的深圳国际家具展进行时,我们也代表不同的角色参与其中。除了热火朝天的家具商展位,举办的设计讲座也是有声有色。讲座以“商业"、"文化“、“机遇”等热词为轴,有来自大陆、香港、台湾、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的设计师,分享建筑、室内设计、珠宝设计等不同领域的所见所得。这个宏大的话题也许并非十年二十年可解,但我们愿意乐此不疲地反复咀嚼,那些关于设计而又不止于设计的讨论。
 

两条河流
 

      3月20日,碰巧陈德坚老师和金雷老师的两场演讲连在一起,不同的设计路子和风格形成了非常有趣的碰撞。两位设计师虽然都曾海外游学工作,回国后却选择了不同的道路。

 


       陈德坚老师身上带着港派的洋气和西方的雅皮玩趣,这种影响潜移默化地体现在他设计的每一个细节里。陈老师玩心很重,比如那些亲自上阵的即兴雕塑、手工、涂鸦创作,比如那些点到即止的恶趣味,像很多的设计师一样,他在甲方圈下的有限的框框里努力试图表达自己的想法。
 


     
       金雷老师近年的重心则远离大都会投身乡建,用他自己的话来说,“一个天上一个地下,接地气儿”。在极度有限的条件下,琢磨出一套标准化可持续的乡间民宿商业设计模式,还是用金老师的话说,是“比设计高一个维度的东西”。

 

       有的设计师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,有的设计师退出设计的身份之外,审视人与人、人与环境的关系。从行业外的视角去观察,其中呈现出的形态就像两条河流,一条是象牙塔中的专业知识,一条是设计师在设计以外的经历、体验和思考。

 

      河流之下,设计师看过的一场电影,儿时的一个游乐园,与当地农民的一场闲聊,异国他乡看到的一片风景。最后河流们交汇、沉淀,我们才得以看到鲜活立体的粼粼大海。

 

设计以外

 

      诚然,对于设计师,而不是艺术家,总需要点烟火气,从图纸堆里爬出来,想一想设计以外的那点事。
 

       外部要求不断挤压着设计的喘息空间时,善于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设计师们,有的360°全方位发展,例如Ian Schrager,从设计师到酒店大亨,集设计师、企业家、市场观察者的角色于一身;有的寻求外部资源,比如志同道合的合伙人、专业的咨询公司、设计经纪公司等等,如时尚界Yves Saint Lauren与Pierre Berge的强强联合,所向披靡。

 

      后者对于大部分人是最优解。设计作为B2B的商业模式决定了保证设计专业水平的是第一要务,而业内部分走在前面的公司在思考团队多元文化的加分可能,除了海内外专业的设计人才,更有营销、策略、数据分析、社会心理学等等跨领域协作。不局限于设计领域,以设计以外的视角去提供更多的思路,寻求更多的火花,不光为了甲方乙方,也为了诗和远方。

 

“讲个故事呗”

 

建筑始于工程完结之处 

Architecture begins where engineering ends

——Walter Gropius 
 

 现场问答环节,关天欣老师打趣道:传统设计师做点什么绝对不能让别人知道,新锐设计师做点什么一定要让别人知道。

“聊聊你的设计吧。”人们的要求已经不止于一座漂亮的房子,一套实用的工具,还有一个动听的故事。关于创作中的每一个灵感,交流中碰撞的火花;关于落地之前妥协和坚持,落地之后的审视和回味……是源于设计而又超越设计的珍贵。
 

“我花了四年时间画得像拉斐尔一样,但用一生的时间,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。”

毕竟——

 

“人生最有价值的时刻

不是最后的功成名就

而是对未来正充满期待和不安之时”

 

相关推荐

灵感 | 立体的想象力

3D打印惊艳2018意大利米兰设计展...

2018-10-23 Read more

动态 | 北美艺术家莅临中深建艺术交流

艺术与设计的交融与碰撞...

2018-11-14 Read more